微信关注,获取更多

喝酒的好处和坏处分析

喝酒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,也构成了庞大的产业。如今,“喝酒有害健康”已成为了科学共识。虽然许多饮酒爱好者理解喝酒危害健康,但他们愿意在喝酒带来的“愉悦以及社交需求”与“健康风险”之间倾向于后者,也无可厚非。但总有很多“专家”以及酒行业鼓吹喝酒的种种“功效”,就是误导公众了。比如下面这种喝酒说法:

醉驾


一、喝酒御寒,是要命的错觉
“在我国偏远寒冷的山区,依然保持着饮用白酒驱寒的习惯”这可能是事实,但并不意味着“适当饮酒可以起到驱寒的效果”。
恰恰相反,这是一种要命的错觉。
人是恒温动物,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保持37度左右的体温。在生命活动中,血液循环为细胞带来氧气与营养物质,细胞代谢产生热量。在寒冷的环境中,当体表温度降到20摄氏度左右,人体就关闭了体表的毛细血管,保证血液充分供应心脏等核心器官,从而保证生命能够维持。
换句话说,停止体表产热,让人觉得“冷”,是人体面对寒冷的一种自动保护。
而喝酒之后,毛细血管扩张,会有更多的血液流到体表。血液本身是热的,也就让人觉得“暖和”,但散热也会更快。这给大脑以错误的信息,以为人体需要“散热”而不是“减少热量散失”,于是加快血液对体表的流动,甚至通过出汗来散热。
这个过程,跟人体面对寒冷的自我保护背道而驰。
喝酒之后,“暖身”的代价是散失更多的热量,并没有真正“御寒”,反而是消耗了更多热量。新闻报道过很多类似的案例:冬天酒后步行回家,后来被发现冻死在路上,外衣不在身上。原因就是酒后感觉发热于是脱掉了外衣,随后意识不清而被冻死。

二、“男性每天喝二两白酒,符合健康膳食标准”是一种曲解
膳食指南中有“适量饮酒”的说法,所谓“适量”是指“男性每天不超过40克酒精,女性不超过20克酒精”。
对它的正确理解是:如果要喝酒,那么男性每天不要超过40克酒精,女性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。不超过这个量,对健康的影响“可以接受”,但并不是说“对身体有好处”。
美国的膳食指南也有“适量饮酒”的表述,而且进行了详细的阐释,要点是:第一,如果要喝酒,那么应该“适量”并且“成年”;第二,不推荐任何人为了可能存在的健康益处去开始喝酒,或者喝超过适量的酒。因为即使是“适量饮酒”,也伴随着对身体的伤害和暴力、溺水、摔倒受伤、车祸风险的增加。

三、喝酒对健康的影响应该“一言以蔽之”
前面提到“喝酒和不喝酒的人谁的身体更好,需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,切不可一言以蔽之”。
这种貌似“客观中庸”的说法,不符合科学事实。
酒精是一级致癌物,也就是说它对人体的致癌性已经有充分证据。所谓“适量饮酒有益健康”,是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“适量饮酒的人心血管发生率比不饮酒和大量饮酒的人低”。但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只是表达相关性,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。饮酒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调查,存在着大量的“混杂因素”,在统计分析中未必能够完全排除其影响。
即便接受“适量饮酒对心血管有益”这个证据并不确凿的结论,也还是要考虑喝酒对健康的其他影响。毕竟,心血管健康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。而在其他方面,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喝酒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率,而且并没有“适量”的阈值——也就是说,只要喝酒,就会增加癌症风险,只不过喝得少就增加得小而已。
此外,喝酒还与脂肪肝密切相关,对于痛风和高尿酸也有显著的影响。

一言以蔽之,喝酒——不管多少,对于健康都没有好处。只不过,喝酒具有很强的社交功能,也确实有一些人喜欢喝酒的体验——“适当喝酒”能够被膳食指南接受,并不是因为它对健康有好处,而是它带来的危害“能够被接受”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爱八福 » 喝酒的好处和坏处分析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